您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博 > 188金宝博入口

188金宝博官方网站- 188金宝博APP- 在线娱乐未名宏观|2025年8月经济数据点评:重“质”稳“量”经济阶段性回调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

  188金宝博,金宝博,188金宝博体育,188金宝博官方网站,188金宝博app下载,金宝博体育,金宝博网站,金宝博链接,188金宝博网址,188金宝博黑款,金宝博入口,金宝博登录,体育投注,足球投注

188金宝博官方网站- 188金宝博APP- 188金宝博在线娱乐未名宏观|2025年8月经济数据点评:重“质”稳“量”经济阶段性回调

  2025年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增长加速,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持平,显示货币供应保持稳健扩张。M2与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较7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资金流动性改善,但投资意愿仍需进一步激活。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8%,与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但经济内生动能恢复的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2025年度第二批次国补在7月启动,但由于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一致,使得8月的政策效应未能完全释放,部分“两新”范围内消费品消费额增速小幅下降,但整体依然相对高位,当前消费的主要支撑。另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反内卷”,由于短期内影响居民收入、就业预期,阶段性抑制消费增速上行。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与2024年持平,较2019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持续低迷的居民收入增速,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扩张。

  从具体消费品类型来看,8月,限额以上单位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消费额增速相对较高,分别为14.3%、7.3%、18.6%,分别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4、7.6、2.0个百分点。以上商品多为“以旧换新”和国家补贴范围之内的商品,第二批国补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一致,政策效应受限,相关商品消费额增速小幅回调,但依然属于历史高值。8月汽车消费额同比增长0.8%,较前月上涨2.3个百分点,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月上行0.24个百分点,是本月拉升因素之一。汽车消费额增速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2024年8月汽车消费额同比增长-7.3%,较2024年7月低2.4个百分点,是2024年最低值,对本月形成了明显的低基数效应。

  外部需求方面,在主要出口伙伴国中,8月美国、欧盟、日本制造业PMI均较前月小幅上涨,经济走势相对平稳,外部需求稳定。8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3.0,大幅高于前月,再次回至荣枯线以上,反映出制造业相对强劲;日本制造业PMI为49.7,高于前月0.8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0.7,是2022年6月以来,时隔37个月首次回归至荣枯线年以来欧盟制造业PMI均值明显高于2024年上半年均值,欧盟经济弱修复。

  从国别出口看,8月中国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3.12%、10.38%、6.74%,分别较前期上涨-11.45、1.14、4.29个百分点。本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继续大幅下滑,但中国对欧盟、东盟的出口却保持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出口快速增长,1-8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出口占比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50%以上,同比增长10.7%,高于全部出口额增速4.8个百分点;推算8月当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12.8%,高于出口总额同比8.4个百分点。可见,尽管面对高关税的冲击,但出口国别结构变化,增加与欧盟、东盟、东亚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贸易,拓宽出口渠道,2025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速并未发生断崖式下滑。

  从具体出口商品看,传统优势产业出口额继续下滑,高技术产业出口则相对继续上行。8月,箱包及类似容器、鞋靴出口额继续下降,分别同比增长-14.9%、-17.1%,降幅分别较前月扩大4.9、9.4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974.5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1.36%,仍在中国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同比增长7.58%。其中,出口集成电路1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32.8%,较前月上涨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793.41亿美元,同比增长8.92%,汽车(包括底盘)出口1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1%。

  从国别进口看,中国从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的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6.04%、-1.84%、10.96%、-3.83%,分别较前月上涨2.83、-0.26、-6.17、1.93个百分点。推算本月中国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口额同比增长-4.82%,同比增速再次转负,较前月下降6.09个百分点。同时,本月自非洲、拉丁美洲进口额同比增长-7.78%、-3.19%,分别较前月下降27.14、13.32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地区共同导致本月进口额增速下降。

  一方面,受供给充足影响,CPI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但本月存在明显的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反内卷”效应逐渐显现,居民部分消费工业品供给过剩问题或有缓解,工业消费品价格增速普遍小幅上行。因此,叠加食品价格的高基数效应的对冲,本月CPI同比增长-0.4%。剔除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自2月份以来呈震荡上涨态势,8月核心CPI同比增长0.9%,较8月上涨0.1个百分点;1-8月核心CPI增长0.5%,较一季度上涨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环比增长0.5%,较前月上涨0.7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影响,8月极端雨水天气依然较多,受其影响鲜菜价格大幅上涨;另外,8月蛋类价格存在季节性上涨;8月,随着高温天气逐渐衰退,肉类消费也逐渐恢复,牛、羊肉价格季节性上涨,总体而言,食品八大类价格环比涨跌互现(3涨、4跌、1持平),其中鲜菜环比幅度最高(8.5%),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5正2负1不变),其中鲜菜环比变动幅度最大(7.2%)。

  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0.5%,较前月上涨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继续小幅上涨,但整体仍处于底部区间,家用器具、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继续明显上涨是主要拉升因素。与2024年同期相反,非食品价格增速高于CPI增速是抑制CPI增速下行的主要因素,间接反映出“反内卷”效应的体现。本月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6%,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非食品七大类价格同比普涨(6涨、1跌、0持平),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幅度最大(8.6%),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6正0负1不变),其中交通通信价格同比变动最明显(0.7%)。

  受居住及能源价格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止跌,一方面,暑期进入后半阶段,出行旅游较7月有所减少,旅游价格季节性下降,环比增长-0.6%,较前月下降9.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本月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下降0.9%,较前月下降4.4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非食品项七大类价格环比分化1正、4负、1持平),其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价格环比幅度最高(-0.3%、0.3%),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1正、6负、0不变),其中交通通信价格环比变动最显著(-1.8%)。

  另外,国内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叠加国内高温雨水天气,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产能去化继续,叠加高温雨水天气,企业开工减少,受其影响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相对收缩,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传统产能去化的同时,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使得有色、黑色金属相关价格走势相反。8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4.0%,与之相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则同比增长4.8%,反映出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走势分化。

  从同比看,8月PPI下跌2.9%,降幅较前月收窄0.7个百分点。受低基数效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输入性及高温雨水天气影响,叠加“反内卷”国内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的对冲,本月工业品价格增速触底反弹。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加工业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上涨2.5、1.3、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较前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3.7%,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

  2025年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增长加速,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持平,显示货币供应保持稳健扩张。M2与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较7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资金流动性改善,但投资意愿仍需进一步激活。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8%,与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但经济内生动能恢复的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2025年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233亿元,较2024年8月的10411亿元同比减少4178亿元,降幅40.1%。这一规模较7月的-4296亿元显著回升,主要受8月作为信贷“小月”后需求逐步恢复影响。8月制造业PMI为49.4%,虽仍低于荣枯线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小幅增加。此外,央行第二季度宽松措施释放的流动性持续传导,支持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融资需求。然而,高基数效应和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对信贷扩张构成一定制约。

  2025年8月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呈现分化态势。新增委托贷款为-166亿元,同比多增179亿元;新增信托贷款为350亿元,同比多增-13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1974亿元,同比多增3060亿元。总体而言,表外融资对社融贡献有所改善,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严格管控。房地产行业调整及企业对非标融资依赖减少,导致委托贷款持续低位,而信托贷款和承兑汇票的相对改善可能与企业短期资金需求上升和流动性宽松有关。

  2025年8月新增中长期贷款为4900亿元,较2024年8月同比减少1200亿元,降幅19.7%。尽管增幅放缓,但延续了此前中长期贷款的趋势,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有所恢复。2025年8月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支持了交通、水利等领域的融资需求。然而,房地产市场低迷继续拖累中长期贷款,房企融资受限,居民房贷需求萎缩。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所增长,可能与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高端制造和绿色产业有关。

  2025年8月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为5900亿元,较2024年8月同比减少2500亿元,降幅29.8%。其中,短期贷款为700亿元,由负转正;中长期贷款为4700亿元,同比减少200亿元;票据融资为531亿元,同比减少492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增长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制造业和基建相关行业融资需求小幅回暖。短期贷款的转正与企业补库存和订单增加相关,而中长期贷款的放缓可能与房地产和部分传统行业投资低迷有关。票据融资回落,表明企业对贸易融资的依赖减少,信贷结构更趋健康。

  2025年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增长加速,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持平,显示货币供应保持稳健扩张。M2与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较7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资金流动性改善,但投资意愿仍需进一步激活。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8%,与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但经济内生动能恢复的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2025年8月末,M1余额为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较7月的5.6%回升0.4个百分点。M1增速的加速主要得益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强劲增长,反映经济活跃度有所改善。最新数据显示,8月M1增速继续回升,更多资金转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此外,今年以来M1的增速回升较大原因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低利率环境下对公定期存款出现再配置;财政支出加速与化债改善企业现金流。然而,M1增速仍低于历史均值,显示企业投资信心尚未全面恢复。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继续抑制活期存款增长,限制了M1的进一步反弹。

  2025年8月末,M2余额为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较7月持平,达到16个月高点,反映货币供应整体稳健扩张。M2的持稳得益于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以及财政政策的协同支持。8月末M2增速保持高位,主要受社融增速持平推动,特别是近期政府债券融资规模较大,财政支出带动存款派生加速。此外,8月作为传统信贷“小月”后,新增贷款5900亿元的回升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和财政支出增加。然而,M2增速的持平可能部分源于短期信贷扩张,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需求仍显结构性疲软,居民和部分行业存款增长有限。

  工业产出方面:预计202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6%左右,较上半年6.4%小幅放缓,但政策支撑将防止大幅回落。8月累计增速6.2%反映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率升至25%,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增长9.3%,结合专项债发行提速和消费补贴政策,将拉动制造业投资回暖。然而,房地产投资下降10.4%拖累建材钢铁需求,外部关税和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出口波动,制造业PMI49.4%仍收缩。整体走势逻辑依赖财政货币协同,若基建加速,全年增速或趋稳于6.0%-6.5%。

  出口方面:2025年外部环境或进一步复杂,风险与机遇并存,预计2025年出口增速或震荡前行。第一,欧美政权更迭增加了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全球环境复杂的当下,西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大选年加剧了贸易政策多变的风险;第二,特朗普政府行为激进,当选以来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抬高了全球关税壁垒,增加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第三,RCEP协议持续释放外贸红利,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与东亚贸易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联系电话:400-123-4567

E-mail:admin@qq.com

服务热线:13800000000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8-2025 188金宝博官方网站家具设计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